栏目: 作者:章 云(资格证书号:A0170615080001) 时间:2025-09-29 查看:次
风险提示: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,据此入市风险自负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
(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)
【市场信息】
【央行重磅例会:加力支持科技创新等,维护资本市场稳定】9月26日,人民银行发布消息显示,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(总第110次)例会于9月23日召开。对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,会议认为,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,贸易壁垒增多,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,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。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社会信心持续提振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,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、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和挑战。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加强逆周期调节,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,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。下阶段,会议指出,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,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,增强银行资本实力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。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扎实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加力支持科技创新、提振消费、小微企业、稳定外贸等,做好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。用好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,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,维护资本市场稳定。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,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,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。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,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,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,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,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,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。来源:财联社
【PMI数据将公布】9月30日,国家统计局将公布9月PMI数据。8月份,制造业PMI为49.4%,比7月上升0.1个百分点;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.3%,比7月上升0.2个百分点;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.5%,比7月上升0.3个百分点。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,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总体来看,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扩张,上下游价格走势相对平稳。随着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,内需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,带动相关行业持续好转。8月份,综合PMI产出指数继续位于扩张区间,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.8%和50.3%,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。来源:财联社
【中国银河策略:节前短期波动加大 不改市场向好趋势】节前部分资金情绪趋于谨慎,市场交投活跃度小幅回落,宽基指数呈现震荡格局,但短期波动不改市场向好趋势。同时,结构性行情依然突出,科技板块受益于海内外产业趋势持续催化,尽管在情绪面影响下,周五行情出现调整,但短期压力释放后,仍存在修复向上空间。展望后市,随着10月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“十五五”规划,A股市场有望迎来关键窗口期,市场风险偏好或将进一步回暖。同时,流动性预计延续向好趋势,两融余额处于上行通道中,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初期阶段,美联储降息为全球流动性提供支撑。仍需关注中美谈判对短期结构性行情的扰动。来源:财联社
【浙商策略:大盘成长超长续航波动上升 顺周期与科技板块均衡配置】科创成长行情或未显示明显结束迹象,但临近业绩披露期波动可能加剧,叠加“反内卷”政策升温,新科技与顺周期可均衡配置。截至9月25日,TMT成交额占比位于40%附近,距年初高点仍有一定空间。在产业政策趋势和强力需求的拉动下,本轮科技产业周期具备“修复预期→估值提升→业绩验证”的潜力,TMT成交占比中枢也有望随之上移。但是,10月份将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,科技板块即将面临“去伪存真”的业绩考验,部分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如果业绩无法予以匹配,则可能面临回调压力,10月或将上演“科技缩圈”行情。同时,近期建材、钢铁、石化、汽车等多个行业“反内卷”政策持续推进,在四季度GDP较高基数压力下,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升温,PPI价格有望进一步回升。来源:财联社
【市场分析】点击下方“余下全文”查看行情分析
上周沪深主要股指呈现宽幅震荡、冲高后有所回落的走势,成交量总体萎缩。活跃市值冲高回落、明显下跌,资金进场积极性有所下降。
从上证指数走势来看:股指经过前期下探和反弹之后再度回落,短线成交量连续萎缩,5日成本均线被跌破,走势有趋弱的态势。主要原因:首先,8月底以来,市场进入宽幅震荡走势中,流动性推升的行情告一段落,前期部分强势股筹码出现明显松动,资金整体做多积极性较前期降低。其次,流动性推升的行情告一段落之后,市场开始聚焦经济基本面增长情况。目前8月份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均是下滑状态,近期政策对稳经济没有明确的增量政策定调,市场缺乏政策的指引和经济数据的支撑。最后,国庆中秋长假来临,假期观望情结加大,部分资金出现控制仓位、逢高减仓的操作,对节前市场走势有一定的承压。上周股指再度跌破5日成本均线和优化布林线中轨位置,短线和波段趋势有趋弱的走向。板块上,元件、通信设备、计算机设备、计算机应用、光学光电子等科技制造成长主线跌幅明显,一方面加大了资金的避险情绪,另一方面相关板块中很多个股中期累计涨幅较大,短期仍有风险释放的空间,不利于资金的回流和短期指数的企稳。科技制造方向资金流出之后,部分低位或调整充分的板块,如化工、有色等周期性板块资金有所回补,但相关板块跟经济走势和稳经济政策预期密切相关,在三季度经济下滑和增量政策真空期阶段,周期类板块上涨持续性不强,难以对股指形成持续的拉升作用。节前资金做多积极性整体下降的背景下,股指短期会继续考验3800点一带的支撑。当前优化布林线中轨被跌破,波段趋势转弱,下方支撑在中下轨和下轨位置,对应的技术点位在9月23日K线低点,以及9月4日K线低点位置。明天会公布9月份制造业PMI数据,在9月份收官阶段资金观望气氛浓郁的背景下,相关数据对节前市场短线走势和做多情绪有一定的影响,密切关注相关数据的公布结果。从0Z指数走势来看:该指数震荡下跌,跌破5日、13日、34日成本均线,短线走势趋弱,并再度考验无穷成本均线的支撑。节前市场成交量萎缩,股指面临筹码密集峰和近期高点压力,短期上行压力较大。从短期结构牛(大盘)指标来看,马股比例持续下降至60%以下;牛股比例连续小幅下降至18%左右,熊股比例明显抬升至23%左右。可以看出强势股有补跌风险,横盘震荡品种逐步转弱,市场个股整体风险在增加,尤其是科技成长等方向的筹码松动会进一步加大个股的波动幅度。叠加节后三季报业绩的公布,高估值题材股仍有风险释放的动力,短期股指仍有震荡的空间。当前应继续采取稳健的操作策略,总仓位控制在六成左右,底仓持股为主,警惕强势股补跌风险,短线或波段浮动仓位应紧盯资金流向和决策信号做好止盈操作,剩余资金“多看少动”,等趋势明朗后再顺势操作。
从上周多空资金流向来看:70个板块中41个板块资金净流入,29个板块资金净流出,整体板块主力资金维持一定的进场积极性。其中电气电源设备、电子半导体、汽车零部件、计算机设备、输变电设备、计算机应用、专用设备、银行等板块资金流入居前;百货零售、旅游餐饮、西药、医疗器械与服务、基础建设、食品加工、白酒、生物医药等板块资金流出居前。资金流出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消费相关的百货零售、餐饮旅游、医药、食品加工等板块上;资金流入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,以及高股息的银行等板块上。总体看科技成长仍是资金操作的重点,但上周五相关板块中的强势股出现一定的调整和短线筹码松动。由于科技成长板块获利盘较为丰厚,明日是中秋国庆假期最后一个交易日,今日盘中仍有部分避险资金短线离场操作的可能,对强势股和大盘走势有一定的承压,尤其是整体估值较高、成长性不足的品种应注意风险。在三季度经济下滑的背景下,稳经济增量政策没有进一步的指引,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经济运行超预期,三季度虽有下滑,但完成5%的GDP增速目标是大概率事件,说明经济基本面总体稳定。增量政策没有进一步出台,对周期类和消费类板块整体走势会形成制约。节前市场主线机会并不明显,震荡分化是主基调,低位或低估值、高股息品种短线机会可能会相对活跃。资金会着眼于节后的操作,在科技成长板块短期强势震荡之后,如果假期期间政策消息相对平静,没有超预期的利空消息,节后资金有望对科技成长板块有回补动作。节前选股上,应采取稳健策略,继续做好底仓和浮动仓位的应对,底仓应继续侧重于基本面和长线资金维度,关注三季度业绩高增长、低估值的成长白马股,尤其是主力控盘度连续增加、有牛机构、牛私募进场的个股。短线应“多看少动”,对于部分低位方向,以及调整充分的前期主线机会可择机低吸,但盈利预期不宜过高,快进快出为主。如图1:
本文反映当前观点,该观点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。相关资讯来源于公开信息,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祝投资顺利! 如果您看懂了,一定要点“完全看懂了”按钮。最后不要忘了点“顶”哦!